当前位置:首页  建设动态.

半岛官网app :一所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之路

发布时间:2023-11-30     发布者:林喜扬     浏览:11


本文转发 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公众号


半岛官网app :一所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之路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也于近日公布。一系列举措,将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福建,这个职业教育高地更是闻风而动,职业院校纷纷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升级,让职业教育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助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对话半岛官网app 校长江吉彬,就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江吉彬表示,这些年来,福建经济高速发展,2022GDP增速全国第一,位居全国第八,这与福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大背景下,校企双方都要重新认识对方。“就学校而言,从校领导到一线教师,都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必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要重新梳理学生成长的框架,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行业企业的需求。”


牵头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


李桂云:在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并推出一系列举措。请您结合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谈谈对这些政策、文件的理解。

江吉彬:随着国家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出台,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界积极响应下,产教融合从“大有可为”的热切期盼,即将进入“大有作为”的新阶段。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使产教完成了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产教结合”再到“产教融合”的转变。从教育政策到产业政策,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改革,从制度安排到国家战略,产教融合的政策不断迭代,推动产教从“融入”走向“融合”。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统筹谋划和具体指导下,在产教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产教融合必将“大有作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福建、服务平潭,植根乡村,辐射两岸”的办学定位,借力平潭“一岛两窗三区”的政策优势,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相关产业链,有力推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桂云: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面,学校有哪些新动作?

江吉彬:学校高度重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通过前期调研走访,依托福州新区,联合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了福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福州新区管委会,联合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福州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等近20家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机构,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以及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数字乡村专业委员会等行业组织。联合体以福州新区中印尼“两国双园”、福州海丝国际数据港、“蓝色粮仓”、福米产业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建设项目为契机,建设匹配福州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型显示、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政、行、企、校”共同培养培训产业急需的人才,年服务培训师生1万余人次、培训企业员工等社会人员3万余人次,不断提高联合体内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联合体内“中高本硕博”贯通培养试点,打通园区内技术技能人才纵向晋升通道,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高能级孵化载体,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通过3—5年的努力,争取孵化或增加福州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上市企业、产教融合型和专精特新企业5—10家。目前,联合体的申报方案已提交省里,现已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产教融合持续向深层次推进


李桂云:学校一直在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请谈谈所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江吉彬: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取得创新,形成了“一体两侧五共同六服务”校企合作模式。首先,以组建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数字测绘职教集团为载体,集结集团内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与学校共同组成“供给侧”,帮扶集团内中小微企业解决“需求侧”问题。校企合作实施“共建组织、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五个共同,为需求侧提供“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设备支持、成果转化”6项服务,每年新增深度合作企业10家以上,支持培育新大陆、福建中锐网络、福建金创利等企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我校已打造了2个省级以上职教集团。

实施“共建设——共育人——共办学”递进发展的实体化办学路径。校企共同打造了新大陆物联网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金创利数字测绘产业学院、华航唯实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基地、混编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在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方面实行利益分成,在人才培养方面采用购买教学服务形式。目前,学校已获评省级以上产业学院6个。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共担风险纽带。通过校企按比例投入资金建设学习区——生产区——业务区“三区融合”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生产、研发设施及环境与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及环境有机融合。作为校企“双主体”服务平台,基地形成面向师生提供实践训练、面向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培训服务的立体化社会服务系统,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目前,学校已建有电子信息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字文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字传媒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12个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持续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校内各二级学院和专业群依据产业情况和自身优势,通过协同“政、行、企、校”多方合作,形成了具有自身专业群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将人才培养改革推向深入。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其中,“五化协同 三培三立 一体双联: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职院校‘大思政熔炉’培养新时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及“‘三层叠加、三场联动、三园融合’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以产业学院推动供给链与需求链对接


李桂云:在学校的发展经验中,产业学院模式尤为突出。当时建立产业学院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江吉彬:建立产业学院的初衷是培养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各类资源。产业学院的建立,一是促进了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通过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产业学院真正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二是提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产业学院作为平台,打通了企业和学校的“旋转门”,实现了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三是推动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企业和学校依托产业学院整合双方资源,共建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共建公共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影响,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李桂云:产业学院重点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江吉彬:在运作方式上,学校联合区域内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宏天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福建信创科技有限公司、金创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了6个省级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校企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基地、混编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在产业学院运行过程中,重点探索了三种路径,一是探索高职院校组织模式变革的新路径。采取购买教学服务形式,实施校企“双主体”办学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共派学院管理人员形成组织机构,以组织模式改革催生人才培养深层次变革,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二是探索高职院校人才特色培养的新路径。通过校园与产业园“双园”育人形式,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互动;通过企业项目的引入,促进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通过产业导师工作室,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三是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新路径。以福州软件园为联络点,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找准人才链、产业链的结合点,为区域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产业学院的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学校各专业群均建有产业学院,3个获评省级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建设,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都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共建有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学生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5本教材获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门课程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个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3个产教融合案例获评国家级产教融合案例并有1个入选案例汇编。


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是首要问题


李桂云:您认为,在当前的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江吉彬:如何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当前在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国有资源如何共享,此二者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如何达成共识等。此外,产教融合涉及学校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工作规划不够系统化、过程管理不够精细化、产教融合不够深度化、资源建设不够高端化、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在未来开展工作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李桂云: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请谈谈您的意见或建议。

江吉彬:一方面,作为国企和学校的主管部门——国资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国资委应出台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国有资产共享等制度,提供资源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反哺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明晰理事会及相关委员会职责,建立合作企业库,使学校在办学决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个层面与政、行、企跨界融通,确保实体化运行机构顺利运行。

职业院校要对接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要求,在现有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各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扎实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310月刊(总第97期)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c9y58LijVnbPvwt-SLanw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