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信蝶变”系列报道之五—— 师资队伍:多措联动并举,助力师资队伍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3-12-27 发布者:林喜扬 浏览:14
蝶变跃升,乘势而上。自入选国家级“双高计划”以来,半岛官网app 谋定而动、潜心发展,立足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五年建设,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显著提升,取得了100余个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社会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先后入选全国高职校长联席会评出的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在金平果、高职发展智库等发布的职业院校各类排行榜单中,较“双高计划”建设前获得较大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展示出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近3年发布的榜单中,学校进步位次为全国第一。
由此,我们推出“福信蝶变”系列报道,总结学校五年来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百尺竿头仍需更进一步,在本轮“双高计划”建设终期验收与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申报的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既需要总结归纳,更需要沉淀打磨,继而赓续前行,获得更大的发展势能!
多措联动并举,助力师资队伍提质升级
日前,教育部公布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名单,我校胡锦丽教授荣幸入选“名师”培养计划名单。2022年,胡锦丽教授带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已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标准为导向,以成为“大先生”为职业目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深化职称制度和岗位聘任改革,积极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发应用、培训评价和合作交流“四项能力”建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质量双师队伍。双高建设期间,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能力比赛等国家级奖励及荣誉共34项56人次。
师德为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学校师德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教师职业行为事项准则落实工作机构,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半岛官网app 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教师入职教育,每周组织开展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每年开展“先进工作者”“最美教师”“从教三十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整体提升。学校现有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名;评选“从教三十年”教师28名,四届校级“最美教师”12名、其中省级最美教师提名获得者1名;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福建省五一先锋号2个、省级劳模工作室1个、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
以人为本,完善激励保障体系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十四五”教师发展专项规划,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学校长远规划;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研制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绩效分配改革实施办法”“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等,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设“五模块四环节三提升”新教师入职训练营,将培训周期延展至一年,安排老教师结对子“教练式”一对一跟岗辅导,赋能新教师快速成长;制定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搭建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学校连续两年被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评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单位。
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办学需求和技术研发相结合,不断加大人才引培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修订《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校外培养基地办理办法》《骨干教师和专业群带头人认定与培育办法》等标准,实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构建专业群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教科研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工作室,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企业实践经验和技术研发水平。实施师德铸魂、校企互育、青教双培、多工作室引带等计划,加大教学科研团队的培育力度,创新双师教师的培养路径。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引进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到校兼职任教,近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6人,民间传统工艺、技艺大师进校设立大师工作室2个,培育高层次人才4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数达到12人,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支以能工巧匠为引领的高水平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