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柏定国应邀参加线上校长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发布者:王雯静发布时间:2023-07-01浏览次数:89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影响着教育生态的发展变革。社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新目标。
对此,应如何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做好全系统、全方面的转型工作,建构绿色职业教育新生态?《光明教育家》杂志线上校长论坛邀请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柏定国,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柏定国就“革新教育模式,巩固职业教育育人内核”议题作主旨发言。他表示,职业教育一直在改变。职业教育从未如此强烈地被要求改变。
2023年2月,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上,职业教育被直接赋予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议程。如何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答题者是职教界,出题者是政府、企业、ChatGPT和社会人。面对与此伴生偕行的新观察、新思考和新实践,我们均无法绕道而行。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惊人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39.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增数字职业的数量占新增职业总数的61%,而欧盟委员会《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系列报告显示,中国劳动者数字技能尚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培养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成为教育部赋予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ChatGPT也进一步引发社会人对这个问题关注的,甚至引发了一波职业焦虑和岗位恐惧。
教育部给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命题,至少有两个思考向度,一是社会整体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潮流、转型发展;二是“ChatGPT们”当道,职教专业怎么设、课程教什么、课堂怎么教、课业怎么练?
我们应该郑重地思考,要想清楚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走下去。对ChatGPT的影响和冲击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与ChatGPT之类的解构者达成新的平衡,职业教育方可永续发展。
在知识层面,AI暂时不具备将不同体系知识进行通感和创新式的能力。在情绪层面,AI很难模仿人类准确把握在什么时机关闭何种认知以达成哪种情绪。而在判断层面,在我们需要操心的未来,AI因为不能具有人格,无法进行复杂的价值判断。AI写作注定只能写这三种东西都没有的文章。ChatGPT的写作能力,其实已经接近触及这类文章的天花板了。
所以,过度注重技术性技能的培训,其实是一种前信息时代、甚至前工业时代的培训方式,在物资和信息都很匮乏的农耕社会,人们不得不靠死记硬背去记忆一些典籍,去徒手进行一些运算。到了信息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这些“体力劳动式的脑力劳动”,都正在迅速被取代和淘汰。所以我们职业教育的很多环节、目标和具体内容,很可能是在让学生苦练和比拼一些已经过时的东西。
面对如此“诛心”之论,我们的考量有四。
第一,职业教育既是类型教育,也是全人教育。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学校可以借助技术性技能的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和方法。也就是说,学专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第二,在专业群组群逻辑中,除了“双链联通”约束之外,还要加入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理念。职业教育的专业边界必须因通识教育的加入而彻底打开,甚至可以考虑接纳“以学习为界”的理念,即学生学到哪里,哪里就是学生最终拿到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的边界——专业名称可以一样,个人达至的方所可以不一样。即便无法精确操作,也要有充分地包容和理解,教与学、教与管、教与评应当就此达成和解。当然,职业教育的通识课程也需要重构,这是另一个话题。
第三,教师必须是知识丰富、见识新颖而且“三观”端正。教师的职业是确定的,研究和应对的社会领域是相对稳定的,应当首先适应社会的改变,以最佳状态去重构课程、重构课堂和重构课业,开出更多有分量的金课来,让学生在“游牧”个性的过程中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方法,并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延展性。教育失效,主要与教师“三课”重构失败相关。
第四,学校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全力支持教师察微知著,不断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一切朝向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不能更加紧密地呼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体现和提高先进生产力、不能促进职业教育产教体系建构,都是浪费行为或折腾行为。要注意辨识和批评那些把职业教育数字化简单地等同于教育教学娱乐化、管理便捷化、领导“上帝化”的认知和言行。